货拉拉女孩的“大瓜”,沾满了鲜血
图|杨曦
货拉拉女孩坠亡事件余波未平。这些天来,网上关于女孩职业、死因的猜测一直在持续。女孩的弟弟、叔叔等亲属也被卷入。
昨天,某自媒体大号发了一个长篇梳理文章,标题是《大瓜!货拉拉女孩疑似那个职业被贴吧大神挖出!跳车终可解?》,迅速十万加。
在朋友圈、微信群陆续看到多个朋友的转发,我虽然有点排斥,但还是点开阅读了全文。看完之后,我像大多数跟帖的网友一样,有豁然开朗、“原来如此”的感觉。
整篇文章的大意:女孩从事的职业是杀猪盘,结下了仇家,甚至遭遇过死亡威胁,搬家途中,她误以为司机是仇家派来的,所以才会“毫不犹豫地跳车”。
故事像推理小说一样丝丝入扣,网上那些“大神”简直就是柯南本南,福尔摩斯本斯。
比如作者总结的网友吃瓜链条:她弟弟放出截图+她叔叔说她是HR+家人爆料月入2w——网友找到礼物在的app——了解app的实质——找到app的公司——找到她叔叔,证据链是闭合可推敲的。
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,不,这样的一家人,司机真是太可惜了。这是我的第一观后感,也是作者想要给读者灌输的结论。
但是在“恍然大悟”过后片刻,我渐渐意识到哪里不对。
魔鬼藏在概率里。网友所有的推测,都不是百分百概率。
根据相关证据的可行度,假如说:女孩干的是杀猪盘,这件事概率为90%;结下了仇家,概率是80%;仇家对她发出了死亡威胁,概率为70%;女孩误把货拉拉司机当作仇家派来的,概率50%。
那么整件事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呢?有任何概率学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,这些数字要相乘,计算如下:
90%✖️80%✖️70%✖️50%=25.2%。
比抛硬币的概率还低一半。
要知道这还仅仅只是算了4步,这些概率我也是高估了。而网络福尔摩斯们的推理过程远远超过4步。真实概率还要比这个低得多。
根据警方通报,女孩在搬运生活物品及宠物过程中,就因为司机多次催促而与之发生了冲突。车辆行驶过程中,货拉拉涉事司机抢接下一单更改路线。这些迹象哪里像杀手了?女孩应该由这些迹象倒推出司机不像杀手才对。
我们即便将“女孩误把货拉拉司机当作仇家派来的”这个概率极小的推测当成事实,也无法将这些推测与她的死亡挂上钩。
也就是说,即便你能证明女孩从事的职业不够正当,你又怎么能证明她的职业与她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?怎么能说出类似“渣女活该”的话?
事发现场的完整真相只有上帝知道。我不是上帝,我也不打算扮演上帝。
而常识告诉我,人世间充满偶然。女孩是有意跳车还是不慎坠车,目前没有证据能下定论。即便是有意跳车,电光火石之间她脑海里的想法,也是完全无法还原的。
在我看来,涉事司机在事发现场应该是存在一定过失的,但是这个过失与女孩的死亡有多大关系,要付出多大代价,需要法律进行审慎的判断。
我明确反对因为此前的舆论沸腾而对涉事司机“从严查处”。
但是现在舆论转向心疼司机,许多自媒体趁着这股风,对已经逝去的女孩大加挞伐,也是我所反对的。
网友“吃瓜”我们是拦不住的,就像村头墙根下张家长李家短的议论总是不绝,但是自媒体大号不能毫无节操,就像你不能在村里拎着大喇叭喊“听说老张家的闺女干的是那个职业”。
这是做自媒体的节操,也是做人的节操。
大家做自媒体都是恰饭的,但带血的饭恰不得。这些自媒体大号,把货拉拉女孩的死亡当成“大瓜”吃得飞起,还美其名曰“给网友还原真相”。
但他们计算的不是真相,而是流量。他们为了迎合大量网友的想象,会在编辑文章的过程中裁掉不利于“吃瓜”的情节。把灰色的说成黑色的,把小概率说成大概率,最终的结果就是众口铄金、三人成虎。
热点事件总是反转反转再反转,背后的逻辑就是这样的。每一轮的关键传播节点,都只拣选最有利于自己讲故事的那部分素材。
就好比说,一只黑白花的狗出来了,第一个人看见了大喊“这是一只黑狗”,第二个人大喊“反转!明明是一只白狗”,第三个人大喊“再反转!这既不是黑狗,也不是白狗,真相是……”
而真实的世界是凹凸不平的,一个故事越完美,就越可能是假的。拿着现实新闻事件,往推理小说的情节去套,不仅愚蠢,而且残忍。
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,终究是一场悲剧。没有一个人的人生,完全经得起网络放大镜的挑剔。隔着屏幕,我们感受不到他人的哀痛与无助,所以才会就着别人的鲜血津津有味地吃起瓜来。
网络像《指环王》里的魔戒一样,是一股不断诱惑我们、扭曲我们的力量。我们要想保持自己做人的本性,唯有不断反观自身,假如遭遇不幸的是我呢?
对于公众来说,还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监督货拉拉的整改上。只有平台负起责任,才能保护好每一个无辜的乘客,和每一个无辜的司机。吃瓜群众一会站在乘客一边骂司机,一会站在司机一边骂乘客,上大当了。
三角笔记:真实的世界是凹凸不平的,一个故事越完美,就越可能是假的。
继续阅读